今天,畢業廿年的我,受學務長的邀請,重回母校——神敬大學,作開學禮的演講嘉賓。一進校園,便見“百年樹人榮神耀國”的紅色橫幅,心中感到振奮不已。時值母校百年校慶,本該全校歡騰,卻見會堂前師生群聚,高舉“誓死保衛哲學系”的黑布條,擴音口號響徹校園。哲學系作為創校科系,百年樹人,卻因校方經費不足,加上AI浪潮下的“文科無用論”盛行,致報讀人數銳減,校方決定將其裁撤。
這時,越來越多人加入抗議行列,要進入會堂的人越來越多,保安們努力維持秩序,不得不動用武力拉開抗議人士,卻遭到強力反抗——這是經典物理學的常態,有作用力,便有反作用力,難道要用量子力學去化解?這場抗議會否在各地造成量子糾纏效應?突然間,嘈雜的擴音廣播打破了我的胡思亂想,抗議師生的擴音口號與保安的擴音呼籲由互相爭鳴變成互相對駡,比命運交響曲更激昂震撼。百年生日慶典變成誓死抗爭混戰!記者們爭相拍攝,這場抗議恐怕很快就會登上電視新聞、成為網上頭條!
學務長在會堂前來回走動,力勸抗議的師生不要影響典禮進行。他一見到我,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引領我進會堂。多年來那熟悉的親切笑容沒變,但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痕跡,頭髮也白了許多,走起路來背有點彎。抗議已持續多天,學務長為調解此事奔波操勞,顯得格外疲憊。想起他當年對我的關懷照顧,我心中感激萬分,眼角不禁流下熱淚,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幫他一把。
典禮上,身為哲學系校友的我,記掛著哲學系的存亡,感歎著會堂門外的抗爭,懷著無比複雜的心情,開始致辭。
尊敬的校長、各位嘉賓、老師、同學:
早上好!學務長邀請我回母校演講,想我分享在人工智能領域創業的成功經驗以及對人工智能前景的看法。我本來預備了相關資料的講稿,但今天回到母校,見到會堂外的艱難狀況,覺得講成功的經驗,不如講失敗的故事,藉此勉勵大家,在失敗中奮鬥,在逆境中自強。
我從小就被爸爸媽媽批評成績太差,胸無大志,個性固執,糊塗誤事,總是失敗!長大後成了家,太太也怪我個性衝動,帳目不清。從來只有學務長沒嫌我犯錯失敗,一直給我鼓勵支持。
二十年前,我住在廣州,唸高三那年來到澳門遊玩,順道到神敬大學參加開放日。那時的我,沉迷於量子力學的哲學悖論,一邊走一邊想著量子糾纏的奇妙現象,結果一不留神,滾下樓梯,與梯級糾纏之下,身上多處受傷,幸好學務長經過,扶我到醫療室治療。期間,我向他請教升學選科的難題:我的興趣是哲學,但爸爸媽媽卻反對我唸哲學,說沒出路。學務長告訴我,哲學很好,李小龍正是唸哲學的,他曾說過:“武術,就是忠誠地表達自己”,簡單地説,我們要忠於自己。這句話,我一直銘記於心。
高考中文科考作文時,我覺得作文題目沒甚新意,便發揮創意,在文章中引用量子悖論加以論述,結果失敗了!因為高考分數太低,爸爸媽媽想我讀的醫學和工程學科我都考不上。祗有神敬大學哲學系不嫌棄我成績差,錄取了我。
一年級時,學務長説我喜歡思考,聯想力豐富,便建議我參加辯論隊。我加入了辯論隊之後,發現辯論隊實力很差,屢戰屢敗。幸好學務長安排優秀的教練培訓我們,大力資助我們到各地參加比賽,還經常親自前來觀賽,為我們打氣。他常說,如果我們想繼續參賽,就必須勤奮學習,經常向老師請教。這一年,我成為隊長,我們開始在一些比賽中勝出;我認識了很多好夥伴,而當年的副隊長後來成了我的太太。
二年級時,我太投入學習和辯論,先後兩次忘記為自己的學生簽注辦理續期,因而被逼終止學業,返回廣州。爸爸媽媽很生氣,不斷責駡我。幸好學務長奔走各部門求情,我才得以回來繼續唸書,繼續帶領辯論隊。我們不斷進步,首次進入全國賽八強!
三年級時,我們的辯論隊拿了全國冠軍。但隨即遇上難關:我們受邀到英國參加世界賽,賽期卻與大考衝突。我堅持參賽,告訴爸媽要延畢一年,他們氣得大駡我一頓。我向學務長求助,希望他能請求校長特別批准。學務長卻提示我們要尊重學院老師,應該直接請求各科老師。奇蹟出現了,十多位老師都同意為我們安排補考!後來我才明白,學務長之前鼓勵我們勤奮學習、多向老師請教,所以老師們對我們有很好的印象,便肯特別安排補考。學務長真是有先見之明!
四年級的大考,最後一科,我早上睡過了頭,沒去考試。身邊的人都勸我請醫生開個病假證明,但我認為裝病是不對的。我告訴爸媽,我差一科不能畢業,他們都氣得瘋了一樣,把我駡得要死。我向學務長求助,他建議我向院長和老師道歉,申請補考。奇蹟再次出現,我獲准補考。多年之後,我與院長談起此事,他告訴我,當年他有點同情我,但又不能以“睡過了頭”作為理由去批准補考,便請教學務長。結果學務長給了合適的理由,我才可以順利畢業。
畢業之後,失敗的事接踵而來,我性子太直,與上級和同事難以相處,兩年內被逼轉了幾份工作;後來和幾位好朋友創業,從事AI開發事業,卻連番遭受挫敗。奮鬥十多年才成功,果然是,失敗乃成功之母!
同學們,要忠於自己,為自己的理想去奮鬥。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選科,不要太在意有沒有用,因為具體技能將來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無論讀文科抑或理科都是益智的,興趣就是才華,選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去讀,參加喜歡的課外活動,才會有滿足感,才能發展才幹,開拓潛能。
有關AI的前景,我是這樣看的,現今社會迫切需要的,不是科技發展,而是人文關懷;其實,我們並不欠缺高超科技,欠缺的是溫馨人情。我從事AI系統開發多年,無論算法怎樣先進,始終造不出一個可以包容我這樣屢次犯錯的學生的系統。我認為,大學應該文理並重,人文學科不可或缺,學生在多元學科的環境中成長,既懂科技,也學人文,多點跨學科的交流和刺激,才能融會貫通,創意無窮。
對於近日母校因財政困難而取消哲學系,我感到很難過。我決定每年捐出一千萬元,支持母校繼續把哲學系辦下去!
這時全場掌聲雷動,大家起立鼓掌。我以致謝結束演講。走下台時,學務長與我握手擁抱,感謝我的慷慨捐贈,挽救了哲學系。
我向學務長提出要解決哲學系生源的問題。學務長說,他已提出改革課程,要跨學科、現代化、前沿化、應用化、趣味化、創意化。例如,講孔子哲學,也要講量子哲學;講宗教倫理,也要講AI的倫理;在嚴肅高雅的人生哲學中,加入感性貼地的內容,如交友哲學、戀愛哲學;在嚴謹複雜的理性思辯中,加入靈巧趣味的內容,如創意哲學,幽默哲學。
好個量子哲學!學務長既通人情,又懂物理,果然有見地。我們興緻甚濃,談了很久,才不得不道別。學務長送我出門,請我代為向我的太太問好。他很關心地問:“捐款一事,是否要與太太商量一下?”
糟糕!這巨款捐贈還未得太太同意,一定會捱駡了!
這時,手機響起,正是太太來電。我心中極為害怕,不敢接聽,手抖著把手機遞給學務長,很不好意思地說:“太太最尊重您,請您與她說吧!”
學務長拿起手機,便聽到我太太嘩啦嘩啦的一段狂噴:“查哲明,你沒腦子的嗎?隨口宣佈每年捐一千萬!上了頭條很威風嗎?……現在怎麽辦?”
這時,學務長回話,太太知道原來是學務長,態度馬上180度轉變,不住賠禮道歉。跟著我見到學務長滿面愉悅地與她談電話,我的心便定下來,他的善良人情總是能化解矛盾糾纏。我突然明白,AI的未來不該止步於算法精進,更需跨越技術的邊界——正如量子糾纏中粒子不可分割,人文與科技也該如此共生。我們既要探索量子算法,更需發展指引倫理的量子哲學,讓冷冰冰的代碼也能發揚人性的光輝。
這時,會堂外的抗議人群已舉起新標語:“哲學+AI=未來”。望著那行字,我終於發現——真正的量子糾纏,正是人類對理性與溫情的永恆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