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有生命的,萬物皆有情。我覺得,孩童時期的這種對大自然的感情與擬人化的想像力,其實十分寶貴,可以比得上大文學家的境界。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會大哭,鳥會傷悲;李後主的“林花謝了春紅”,花竟然會在即將離世的時候和她的顏色道別,並予以感謝。兩位大文學家不就是富有孩子般的純真感情與想像力嗎?
我經常鼓勵開元編故事,這是她在七歲時編的故事:
小寶寶在家玩火,燃着了家具,水把火救熄,火便感謝水。第二日,小寶寶取出爸爸買回來的生牛肉,打算要吃。水和火急忙的通知小寶寶的爸爸,爸爸馬上制止小寶寶吃生牛肉,並馬上用水和火把牛肉煮熟給小寶寶吃,並感謝水和火的幫助。
我一看這故事,便覺得很奇怪,火被水消滅了,便沒有喇,又怎能感謝水?就算有餘火,也會視水為死對頭,怎會感謝水呢?
但我想了一想,便明白了,還極之欣賞。開元在教我英文和中國哲學呢!
這個故事其實相當奥妙。我很驚訝,小小的開元可以用故事教曉我一直不明白的英文“Fire Service Department”(消防局)。我不明白之處是,“Fire Service”當然不能解釋為“放火的服務”,而是解作“為火提供的服務”,猶如“Student Service”就是為學生提供的服務,但火又哪需要我們為他服務呢?開元就用故事說明,在火災中,火是無辜的,他給放火的人利用搞破壞,消防局把火撲滅,正是幫助了火。所以,在故事中,火要感謝水。
我以前讀《中庸》:“萬物相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悖。”當時不明白,心想,水火不相容,怎會可以互相促進呢?但開元就用故事提出深刻的觀點,本來好像水火不容,其實是水火共濟——水火可以和平共存,一起救了小寶寶,還合作煮熟牛肉給他吃呢!
我們應該多促進孩子這種萬物皆有情的觀念。有時候我見到有些家長,在孩子跌倒後,會用責怪甚至打地面的方式來哄孩子。我覺得這未必是好方法。我建議各位,孩子跌倒後,不要責怪地面,因為他並沒有錯,我們不應教孩子諉過遷怒,反而要孩子理解地面受到衝撞也會不開心,要好好地安慰地面呢!
萬物皆有情,人和自然和諧相處,這可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