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為什麼澳門人喜歡掘路?》

(《童一枝筆》(澳門筆會) 2021年12月)

作者: 彭執中

 我叫開智,是中學生,喜歡看書,更喜歡與爸爸討論問題。爸爸很博學,又多才多藝,是劇作家,又是資深的話劇導演。 

最近,想参加澳門社會時事報告比賽,有什麼題目可寫呢?我問爸爸。爸爸說,寫時事報告,就要發掘大家關心的話題,要貼地,帶點趣味。要「發掘」、又「貼地」,我就想起周圍不斷掘地,不如就以掘地作題目吧——題目就是:「為什麼澳門人喜歡掘路?」 

怎樣找資料呢?爸爸建議我從歷史、經濟、科學、文化和社會事務等多角度去探索。我說這太難了,他就給了我一張專家訪談名單,要我向專家搜集意見。我一看名單,嚇得跳起來,怎樣去找這些人,有些甚至已不在,難道我要去天堂找他們嗎?幸好爸爸說會幫我。他還教我,訪問前要先了解被訪者的背景,訪問時要盡量多提問題,最好包括一些有趣的問題,這樣,報告內容才會豐富有趣。 

先從歷史入手,我訪問歷史學家黃仁宇。他是滿頭白髮的老人家,戴着很大的眼鏡。 

我問:「為什麼澳門人喜歡掘路?是要發掘史前遺物嗎?抑或是要尋找海盜張保仔的寶藏?」 

黃仁宇並沒直接回答我的問題,輕咳幾聲後,緩緩地說:「萬曆十五年,表面上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其實大明帝國已走到盡頭。」 

黃仁宇很像我爺爺,祗是自說自話,答非所問。我惟有追問他:「這與澳門人掘路有什麼關係?難道您認為澳門已走到盡頭,所以要掘地開拓嗎?」 

黃仁宇清清喉嚨,慢慢地點着頭說:「從大歷史觀去看是這樣。不過,澳門太小,經常違反常規,有時發展很好但卻突然倒退,有時身處困境但又可突然變好。」 

從大歷史觀看不出澳門何去何從,用「小歷史觀」可以嗎? 

訪問了黃仁宇後,我得不明確答案,便從經濟入手,訪問經濟家凱因斯。他衣著講究,滿有英國紳士風度,親切地招呼我坐下來,還給我喝紅茶。 

我在網上知道,經濟學家經常討論GDP(國內生產總值),便問:「為什麼澳門人喜歡掘路?對GDP有幫助嗎?」 

凱因斯微笑着作出分析:「問得好!掘路對GDP的確有幫助。經濟不景,工人失業,沒錢養家,政府便要加大開支,解決失業問題,刺激經濟。政府可以大力投放資金於建輕軌、蓋公園等項目,工人便有工作做。政府如果找不到項目,我可以介紹一個方法:政府 用舊瓶子把鈔票埋在地下,然後很多私人企業就會爭着去採『鈔票礦』,聘用大量工人,把鈔票掘出來,工人有收入,便會消費,經濟便帶動起來。」 

這樣掘鈔票太奇怪了吧!我不禁問:「您是說,澳門人掘地是為了掘出鈔票?」 

凱因斯哈哈大笑:「不是!澳門人比較懶,又不喜歡競爭,政府沒把鈔票埋在地下,而是直接把鈔票給了私人企業,請他們掘地!」 

凱因斯說得很精彩。但為什麼澳門無論經濟好壞都在掘地? 

接着從科學的角度入手,我訪問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我雖然很崇拜愛因斯坦,但見到他一頭蓬鬆亂髮,比照片的還誇張,便差點笑了出來。 

我忍着笑,向他提問道:「為什麼澳門人喜歡掘路?是要到地心探險嗎?抑或要探索宇宙的盡頭?」 

出乎意料之外,他沒有從科學角度探討掘地的問題,而是滿面憂愁地問我:「為什麼人類喜歡戰爭?」 

我低頭思考,是因為人性貪婪嗎?是因為人性本惡,比動物更凶殘,去殺害同類嗎? 

我答不出來。 

為什麼愛因斯坦不回答我的掘地問題,而要反問我戰爭問題? 

我隱約覺得,他可能想我明白,掘地問題看似科技工程,實則如戰爭問題一樣,是人性心態的問題。 

我望着愛因斯坦,心中充滿敬意。他是大科學家,卻充滿着悲天憫人的情懷。 

接着從文化入手,我訪問大學教授李開鵬。他是文化專家,衣著簡便,人很爽朗健談。我問了一大堆文化藝術的問題:「為什麼澳門人喜歡掘路?是要展現澳門的獨特文化嗎?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難道是後現代的藝術裝置嗎?」 

李老師急搖着頭,很不滿意地說:「都不是!掘路真是澳門的獨特現象,文化便談不上,更不是藝術裝置,因為毫無美感!」他是影評家,又是教電影欣賞的,三句不離本行,便講起電影來:「香港最近有一部很好的電影,叫《陌路人》,我地澳門可以就地取材拍一套更好的——《掘路人》!」 

他祗顧着講文化和電影,卻沒答我掘路的問題,我祗得再問:「為什麼澳門人喜歡掘路?」 

他滿懷感觸地吟起:「無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然後一面無奈,說:「唉!年年掘路,勞民傷財,更阻塞道路,我們怎會喜歡呢?不是喜歡掘路,而是無可奈何去掘路,而掘路人就像燕子一樣,總會季節性出現!」 

採訪了以上專家,我對掘路問題了解多一些,但又發覺愈了解,便愈覺得這問題複雜,其實反而愈不了解! 

來到訪談名單的最後一位專家,是時事評論家林海滔。他友善隨和,樂意接受訪問,很想發表意見。 

我發覺之前預備好的問題還未問完,便趁最後機會,一口氣提出以下問題:「為什麼澳門人喜歡掘路?是要打好地基辦奧運會嗎?為什麼別的城市的人沒有這麽喜歡掘路呢?」 

林海滔人如其名,如海潮大浪般,滔滔不絕地說:「掘路絕對不是為了打好地基。掘路是因為要維修水、電和電訊系統在地下的管線和設備。如果地下管線和設備壞了,便要掘開地面去修理。年年壞,便年年掘!有時工程延誤,予人感覺便是掘不完。有時工程質量太差,剛掘完、舖好後不久,又要再掘!其他城市的人為什麼不用經常掘路?因為他們的城市規劃好,以地下共同管溝的方式去做,即是地下有像隧道般的管溝系統,水、電和電訊等地下管線和設備都放在共同管溝中,有什麼問題,人員便進入管溝維修,快捷妥當,根本不用掘路!」 

我正想問澳門為什麼不這樣做,但林海滔人極機靈,未等我開口問,卻已搶先回答了:「掘路問題長期沒解決,是因為一直在苟且因循,不肯鼓起勇氣去改革。其實澳門人普遍心態就是這樣,覺得不好,卻繼續聽之任之,大雨就水淹,掘路便堵車,輕軌慢慢地建根本用不上,都由得它吧!」 

「那怎麼辦?」 

「靠你們年青人啦!你們要多關心時事,多推動改革,澳門便有希望!」 

我的訪談順利做完了。爸爸,很感謝您!您特別安排在劇社作訪談,穿着不同服裝,扮演不同專家,令我留下深刻印象,明白了愛因斯坦都不能回答的問題!